企业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因违反法律法规等的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而可能引起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本文主要探讨企业民事法律风险防范问题。
企业的法律风险贯穿于企业成立至注销的全部过程,一些公司僵局的出现可能往往因为在公司设立之初没有合理分配股权、股东合作协议约定不明确、公司章程没有体现股东原本想要的经营模式和目的等等。
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在企业用工方面逐步规范了很多,但仍有大量的企业不重视劳动用工风险,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随意辞退员工等不规范的用工行为,出现大量的劳动争议,用工成本不但没有节省反倒增加了。
很多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付出沉重代价,另一方面没有做好相关保护措施,自己的知识产权频频被侵犯,却没有及时有效的维权。
有的企业为了招揽业务,在签订交易合同时不够细心,对合同条款更谈不上认真斟酌,稀里糊涂签完合同后,往往也不注意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合同,在对方违反合同约定时也不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一旦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才想起来找律师分析合同准备打官司。然而,此时律师也只能在既有合同的条款中找寻对其有利的内容,一些对己方有利证据因为没有及时保留也无法再行获取,这些都增加了诉讼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类似的法律风险不胜枚举,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比如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会涵盖劳动用工、合同履行、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治理、税收等法律风险;同时,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的法律风险也会呈现不同特点。
为了减少法律风险,需要以争议解决的思维做好法律风险防范。一方面,我们要熟知争议发生的可能情形,进而在法律关系发生之初尽量避免;另一方面,尽可能预先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旦出现争议,如何掌握主动权。总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目的就是避免和尽量减少法律争议,预判未来可能发生的争议,并提前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争议解决是终点又是起点,惟有把争议解决作为法律风险防范的起点方能顺利实现法律风险防范的目标。
以争议解决的思维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就需要熟知争议解决的特点,掌握争议解决方法和技巧,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能只是纸上谈兵,浅尝辄止。对于诉讼案件,只有身经百战,才能练就一身好功夫,学会如何高质量地举证、质证、询问,如何让法官接受己方的观点,实现胜诉的目标。简言之,只有知道法庭审判需要什么、如何做才能最大可能地胜诉,才能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过程中时刻为诉讼做好充分准备。
以合同管理为例,在合同签订环节,要对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均需进行细致的审查,合同签约主体的履约能力、诚信状况,合同条款的可行性和严密性、违约责任大小、诉讼或仲裁等争议解决方式、法院管辖或仲裁地的选择等等都是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内容;在合同履行环节,合同已经全面履行还是部分履行、不履行或者不全面履行合同的原因何在、是否存在违约行为或者存在违约的可能等等,都是在整个合同履行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的问题。虽然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工不同,生产、销售、售后、法务等部门分工明确,但往往在合同管理的整个环节有时会出现配合不密切甚至存在脱节的情形。
合同履行法律风险防范缺位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即使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纠纷,售后等部门也很少第一时间与法务部门或者外部律师沟通,无法协商解决时才想起来向法务人员或者外部律师咨询。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前期合同双方已经谈僵了,双方都不会很客观地面对问题,大多会极力回避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届时再想收集对己方有利的证据非常困难。相反,如果在发生分歧当初,第一时间由法务部门或者外部律师介入,会给企业相对合理的建议以及谈判的底线,并且会及时收集有利于己方的相关证据材料,有利于日后法律风险的顺利化解。